LinkWithin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

Friday, 25 January 2013

当稻田成熟时

看着一辑照片,回想一段往事,从小住到如今的一个小地方。记得小学时,老师填资料时常会问到我们住什么地方,我们同学们都会习惯性的回答 —— 田芭。老师都会不满意,因为这并不是地方名称,但,我当时真的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名称的。


这里是吉打州与槟州的边界处,大部分的村民都是以稻农为生。好些城市里的人都认为自己很城市,而我们很“山芭”,觉得农作的地方应该都是落后的,但其实这个年代,他们有的,我们也有;但我们有的 (大自然),他们却没有。

一向来夜晚都不需开着冷气入眠的我,自从搬到Taman住之后,发现花园住宅都很热,才了解到同事们为何每晚都必须开冷气睡觉。我也更庆幸自己在一个环境这么好的地方生长。


父亲经营着替人种植稻米的工作。其实这一种科技从很多年前已经开始了,父亲之前也有经营过,但因为一些因素而停止。几年前再次奋斗。


以机器耕种的稻米,生长得比较茂盛。根据很多经验老道的农夫分享,这种种植的方式,收成比用手撒种的多出很多倍。这是因为用手撒种,稻种会不均匀,不是种植得太密就是有的部分撒不到。太密的话,营养吸收不好会不肥沃。


稻米一年收成次,第一次种植是在农历新年前后,大概三、四个月收成一次。这些都是初生长的稻米,绿油油的。


稻米还很青涩,距离收成还有好长的日子。


稻米开始泛黄了,转眼间,收割的脚步越来越近了。这是一份非常依靠天气的工作。若不停的下大雨,雨水满了稻田,不能插秧苗或撒种。若是在后期遇上大雨天、刮大风就更糟,眼睁睁地看着辛苦种来的稻米糟蹋下垂了,却不能收割,那种辛酸有谁会懂得?


远在很多年前父亲就将割稻机这个机器带入这地区了,也因为某些原因而没有亲自经营。但最近买了一架重新出发。


 从前,人们是以手作的方式一束一束的割下,再敲打在篮子里。小时候我们也有尝试过这一份苦差,割下稻田边缘机器割不到的稻米。真的很辛苦,过程也非常的慢。前两年回中国探亲,发现当地原来还是用着双手收割。


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去摄取这些照片,但没有照到收割后的美景。空置而待种植的田地,放满河水,一片汪洋的感觉。

3 comments:

  1. 我觉得,在大自然环境成长的孩子最幸福不过了。

    这么大片土地,以人手插秧、收割,真的很辛苦,突然想到这句话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。

    ReplyDelete
  2. 您好。很感谢这篇有温度的分享。 我是一个视频工作者, 强要了解多些关于这个地方。 可以联系您吗? chufangku@gmail.com

    ReplyDelete

快留下你的回应,多多交流! :)